没由来的,这两天会很佩服宋江。
小时候,家里那本读过好几遍的《水浒传》上面,除了毛爷爷语录外没有任何评论和导读,毛爷爷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一说起所谓“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宋江,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电视剧里的那个奴才形象。
招安,或者说投降,一直以来都被我视作宋江身上的黑点,而那些反对招安的好汉,诸如武松等人,在我心中则一直是闪闪发光的形象。
然而却不知是招谁惹谁了,几年没再读过的水浒故事这两天却莫名其妙地爬回了脑袋里。我突然觉得,招安一事,即使不能说是一项相当英明的决策,也算是水泊梁山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
诚然,李逵口中那“杀上东京去,夺了鸟位”的画面令人热血沸腾,但仔细想想,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大?不同于南方方腊集团,宋江一伙是真正的“啸聚山林”。每逢形容一个好汉上梁山,都会有一个灵魂般的专有词汇:“落草”——摆明了做的是强盗。作为强盗,平时打家劫舍,拦路抢劫,收收保护费,论秤分金银,应付应付普通的地方官应该能行,但和真正的农民起义割据政权相比,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梁山靠打打祝家庄之类财主,诓诓卢俊义之流的土豪来获取支持山寨人马吃穿用度的钱粮,哪里能和拥兵一方跨州连郡当着土皇帝的方腊相比。生产力完全靠抢也就算了,作为暴力手段的军事力量和宋朝政府相比,水泊梁山也处于弱势。作为强盗,根据地就只有一座山头的强盗,“军队”数量能有个一两万算是了不起了,水浒第十回林冲上梁山之前,柴进间接提到梁山聚集七八百人,到芒砀山樊瑞率三千人入伙,梁山应该有一万人左右,评价再乐观一些,姑且认为梁山人众超过一万五千人吧。而宋军呢?光禁军就号称“八十万”。所以,单从军事实力看,梁山相比整个大宋朝应该是处于绝对下风的,即使他们曾两赢童贯三败高俅。
长久来看,打是打不赢的,卢员外再有钱,也早晚有吃完的一天,所以拖也是拖不起的。一百零八个兄弟中,很大比例本来就是朝廷的人,所以招安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再换个角度,梁山上可不光有那一百零八人,整个强盗窝子可是上万的规模啊。这么多人,难道一辈子背负反贼之名死守八百里水泊吗?这么多人的子孙后代难道也要挂着强盗的黑户口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吗?《说岳全传》里的阮良、关铃,广为人知的郭靖一家能够自豪地说出祖上名讳出身,这在没有宋江招安的情况下,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招安不应该成为宋江的一个黑点,洗白是梁山上这伙人的唯一出路。宋江在招安一事上的选择和一系列操作,不仅不能简单地视为投降,其实是其固有形势之下的必然。能够审时度势,下出这么一局大棋,宋老大真是厉害。
Be First to Comment